1.建设规划
(1)学科专任教师从2019年的38人,增加到2023年的51人;
(2)引进优秀的知名学者3‒5人;
(3)重点培养16名左右中青年学术带头人。
2. 学科带头人
娄大伟,教授,博士,2006年7月毕业于日本丰桥技术科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, 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在加拿大University of Waterloo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。学科及学术带头人,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人选,吉林省第十五批享受省政府津贴专家(高层次人才类),吉林省第十二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,吉林省高校首批“学科领军教授”,吉林省新世纪优秀人才,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,吉林省首批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培育人选,吉林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主任,吉林省化工过程优化与节能重大需求协调创新中心牵头人,吉林省新型萃取材料及技术开发创新团队带头人。吉林市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计划第一层次人选,吉林市第五批优秀青年科技专家。
主要从事化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,包括化学化工新材料、精细化工新产品、工业分析技术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。近五年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吉林省科技发展重大研究计划等项目27项,并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。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,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、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1项,吉林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,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2项,获得吉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。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37件。在《Analytical Chemistry》、《ACS Sustainable Chem. Eng.》等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24篇,影响因子最高达到5.951。多次赴美国、加拿大、日本等国家参加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,并做大会报告,发表国际会议论文多篇。
3. 学科梯队
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5个学科组:
(1)无机固体功能材料
依托本科专业:材料科学与工程
科研平台: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
学科组成员及规划:2019年4月,学科组现有9名成员,博士比率33%;2023年,学科组专任教师增加至12人,博士比率增加至80%以上。
主要研究方向:高介电陶瓷材料、功能无机化合物、纳米及纳米复合材料、无机固体化学、纤维素基复合材料、金属表面涂层技术、精密变温测试技术、晶体药物与中药质量控制等。
(2)催化与能源材料
依托本科专业:材料化学
科研平台:多孔材料及薄膜研究实验室
学科组成员及规划:2019年4月,学科组现有10名成员,其中兼职教师2人,博士比率60%;2023年,学科组专任教师增加至12人,博士比率增加至80%以上。
主要研究方向:分子筛及多孔材料、光电催化材料、纳米材料、能源材料、分离材料及其薄膜等。
(3)高分子复合材料
依托本科专业:高分子材料与工程
科研平台:高分子复合材料科研平台
学科组成员及规划:2019年4月,学科组现有7名成员,博士比率33%;2023年,学科组专任教师增加至8人,博士比率增加至50%。
主要研究方向: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、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、高强度石墨/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、水凝胶医药高分子材料、高性能抗氧剂、高阻燃型树脂基复合材料、阻尼涂料、吸波材料、聚合物基复合材料、高分子材料共混及复合改性、高分子黏合剂制备、功能性高分子树脂。
(4)功能高分子材料
依托本科专业:高分子材料与工程
科研平台:功能高分子材料实验室、纳米生物医用药用高分子材料实验室
学科组成员及规划:2019年4月,学科组现有6名成员,博士比率66%;2023年,学科组专任教师增加至8人,博士比率增加至75%。
主要研究方向:功能性纳米纤维、碳纤维助剂、医用药用高分子材料、功能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等。
(5)纳米晶金属及轻质合金
依托本科专业:材料物理(金属材料方向)
科研平台:纳米晶金属及轻质合金实验室
科组成员及规划:2019年4月,学科组现有6名成员,博士比率66%;2023年,学科组专任教师增加至9人,博士比率增加至100%。
主要研究方向:纳米晶金属、金属微观力学性能、镁合金、轻质合金、金属腐蚀与防护等。
数据更新于2021年9月